抗抑郁药是一类主要治疗情绪低落、心情郁郁寡欢、悲观、消极的药物,用药后可以使情绪振奋,提高情绪,增强思维能力及使精力好转。这类药物有许多种,自从50年代问世以来,发展很快,特别是近十几年以来,许多新型抗抑郁药层出不穷。这类药物不仅有抗抑郁的疗效,对焦虑不安、强迫状态及恐怖症也有一定疗效。 根据化学结构的不同,抗抑郁药大致分为三类: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三环类抗抑郁剂及杂环类抗抑郁剂。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是50年代初期最早发现的抗抑郁药,当时被广泛应用,有一定的疗效。由于有严重的毒副反应,很快被三环类抗抑郁药所取代。近年来,由于发现三环类抗抑郁药也有一些缺点,而且有一些难治性抑郁症应用三环类抗抑郁药的疗效不佳,使得研究者们又开始对此类药物加以重新评价及研制。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主要有姘类及非耕类。讲类中目前应用的主要是苯乙姘,疗效较好,毒副作用也较少。非姘类中有效的药是超苯环丙胺。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主要治疗:非内源性抑郁,具有恐惧、疑病、强迫症状的非典型抑郁症。对于应用三环类抗抑郁药效果不好的抑郁症,换用此类药物之后,有可能获得改善。所以,此类药物能改善病人的情绪,提高对事物的兴趣,减轻焦虑、紧张不安,能增加活动等。 但对各种躯体不舒适的症状疗效不显。 主要的不良反应有:失眠、头晕、头痛、体位性低血压,腱反射亢进、震颤、无力、多汗、口干,也有的嗜睡、排尿困难、阳萎等。也可能出现皮肤过敏反应。严重的副作用是:高血压危象及中毒性肝损害,所以,应在服药前及用药后定期测查血压及肝脏功能。有肝病史及脑血管病者禁用,老年人慎用。 三环类抗抑郁剂:是当前应用最广泛的抗抑郁的首选药。三环类抗抑郁药的种类很多,主要的常用药有:丙咪嗪、氯丙咪嗪、阿米替林、多虑平等。此类药物不仅可以使心情振奋,还有镇静作用,所以,对失眠症状有治疗作用。其副作用有:口干、便秘、视物模糊、排尿困难、尿储留,少数可发生震颤或癫痫发作等。 三环类抗抑郁药适用于各种抑郁症,而且对惊恐发作、强迫状态、贪食症、儿童多动症及遗尿症等也有一定疗效。禁忌症有:严重心脑血管疾患、青光眼、癫痫、前列腺肥大、尿潴留、肠麻痹及早孕的妇女,准备计划妊娠的妇女也应禁用。 杂环类抗抑郁药:三环类抗抑郁药也有许多缺点:治疗的有效率为60%~80%;奏效较慢,一般在2周左右起效,对于重症病人来说,疗效尚未出现时,不良反应却先出现,常在此1周~2周内不肯坚持服药,甚至在这段时期中发生自杀行为;三环类抗抑郁药的副作用较明显。鉴于以上的缺点,从60年代就开始研制新一代抗抑郁药。 杂环类抗抑郁药中有: ①四环类抗抑郁药:以麦普替林(马普替林、路滴美)为代表,不仅有抗抑郁作用,镇静作用也较强,疗效与三环类抗抑郁药相似,副作用轻,主要副作用为口干、眩晕、视力模糊、嗜睡、便秘、体重增加。皮疹较多见,心脏的毒性较小,偶尔也有癫痫发作。所以,有癫痫史及皮肤过敏史者禁用。由于副作用轻,适用老年人及体弱者应用。 ②不抑制胺摄取药:以米安舍林(米塞林脱尔烦)为代表。此药有镇静、抗焦虑及抗抑郁作用,对抑郁情绪、焦虑不安、自杀观念、躯体化症状及失眠有效。此药的优点是副作用轻、安全性大,适用于老人及躯体病人。治疗方便,服用剂量较小,每晚1片或半片,服法简便,受到欢迎。主要的副作用是:可能诱发癫痫及引起白细胞减少。虽属罕见,却应密切注意,应定期测查血象,老人应用时更应观察有无感染等症状,加以防范。 (3)血清素摄取抑制剂:属5-HT能药物,近年来这类药物发展迅速,目前已达30多种,主要应用的有氟西汀(氟苯氧丙胺、忧克、百忧解)、帕罗西汀、氟优草胺、舍曲林及氨肽氟苯胺五种。 以氟西汀为例,此药不仅有抗抑郁、振奋情绪作用,对治疗强迫症也有效。治疗方法简便,每日早餐后服1粒。主要的副作用在服药后1周内明显,以后逐渐适应。表现为: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厌食、腹泻。其他副作用为兴奋、焦虑、口干、多汗、头痛,白天嗜睡,晚上失眠、便秘及性功能障碍等。本药可减轻体重及降低血糖。对肝、肾功能不良者,老年人应慎用,对儿童、孕妇、哺乳妇女、癫痫及有药物过敏史者应禁用。 此类药物及三环类药物均不能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合用,如需药时,要停药至少2周以上,而氟西汀则需停5周~7周。 除以上三类抗抑郁药之外,有些抗精神病药也有抗抑郁、抗焦虑作用,常用来作为抑郁症及焦虑症的辅助治疗,特别是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应用这些药物起到抗抑郁和治疗精神病症状的双重作用,一举两得。常用的药物有:舒必利、泰尔登和甲硫达嗪。
抗抑郁药的作用机理 抑郁症的物质基础与大脑中的神经递质有关。神经递质是从一个神经细胞向另一个神经细胞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神经细胞彼此并不互相接触。他们之间存在很小的间隙,称为突触。当一个神经冲动传递的时候,传出信息的神经细胞释放出少量的神经递质,这些神经递质把信号传递给下一个神经细胞,如此传遍全身。一个神经传过突触后,一些特殊的酶就会将神经递质清除,以便下一个神经冲动能够传递。 抑郁症与一些特定的神经递质的含量过低有密切的关系,比如5羟色胺。有些抗抑郁药通过干扰那些清除神经递质的酶的作用来提高这些神经递质的含量,这个过程称为重吸收抑制(reuptakeinhibition)不同的抗抑郁药对各种神经递质有不同的作用。各种抗抑郁药可能对同样的神经递质产生作用,但每种有自己稍微独特的作用,这是它们彼此相区别的地方。 抗抑郁药的选择取决于你的症状。所以,你必须把自己的症状全部清楚的告诉医生,这样,你才会得到最适合自己情况的药物治疗。
抑郁症的药物长期治疗 一、为什么要使用药物长期治疗? 1.一般来说我们将抗抑郁治疗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急性期治疗:一般指服药治疗的头三个月。这一期的治疗目标是显著改善原有的抑郁症状,使患者的病情缓解。 ☆第二阶段为持续治疗期:是急性治疗期以后的六个月。这一期治疗的目标是巩固原有疗效,避免病情的复燃。 ☆第三期为维持治疗:维持治疗的目的是预防病情的复发。有人对抑郁症患者追踪10年的研究发现:有75%~80%的患者多次复发。有人报道重性抑郁症第一次抑郁发作后复发的概率(5年复发率)为50%,第二次为75%,第三次发作后复发的概率将近100%,所以对抑郁症患者进行持续治疗是必需的。维持治疗的时间根据不同的情况其时间的长短亦有不同。一般认为,第一次发作且药物治疗临场缓解的患者,药物的维持时间为6月~1年;若为第二次发作,主张维持治疗3~5年;若为第三次或三次以上发作,应长期维持治疗直至终身服药。 目前维持治疗期其实是有点争议的。支持的专家认为三期缺一不可;而有的专家却认为没有必要进行维持治疗,他们认为既然抑郁症的缓解期是完全正常的,就没有必要用药,只要在病情复发时在用药治疗就行了。但是不论专家对维持治疗的观点是什么,大家一致的意见就是抑郁症的治疗必需要经历急性治疗期和持续治疗期。 也就是说对于抑郁症的治疗最起码要连续服用药物9个月。 2.长期治疗的剂量问题: 一般认为,持续治疗的剂量应与急性治疗的剂量相同;对于维持治疗的剂量,有许多医师习惯将维持治疗剂量降至治疗量的2/3至1/2。但随着新一代抗抑郁剂在临场的广泛应用,目前有一个被广大临床医师接受的观点即抑郁症的维持治疗的剂量应与急性期治疗的剂量相同。如用氟西汀治疗,急性期和维持治疗的剂量均为20mg/天(每天一片)。 (如用氟西汀治疗,急性期和维持治疗的剂量均为20mg/天。 3.维持治疗仍需要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所以患者应定期门诊。对于复诊的频率,有文献指出,在维持治疗的第一年每1~3个月复诊一次,以后每半到一年复诊一次,如果出现社会心理因素、服药不依从、抑郁症症状再现和出现明显的副反应,应随时复诊。 二、导致不能坚持药物治疗的因素: (一)患者服药不依从,自行减药或停药,是维持治疗失败的首要因素。 患者对服药的不依从,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抑郁症的疾病特征可能导致依从性的下降:①.抑郁症可有较长的缓解期,在缓解期患者会认为自己的疾病以完全康复,而自行停药。②抑郁症的自责自罪、内疚意识是患者认为不值得治疗而放弃治疗。③抑郁症患者的动力不足和迟缓导致患者忘记服药和被动不依从。 2.抑郁症患者的特征也是导致依从性下降的原因。有研究表明与社会隔离的老人依从性比较差,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的依从性要差,经济状况差和伴有物质滥用的患者依从性比较差,离婚、未成年人和有偏执意念的患者依从性比较差。 3.其他导致依从性下降的原因为:①服用多种药物维持治疗的患者依从性比较差。②一日多次服药的患者依从性比较差。③每次服药多片的依从性比较差。总之,服药越烦琐,其依从性就相应下降。 改善服药依从性的方法: 1.让病人和家属掌握一定的抑郁症知识,让他们认识到①抑郁症是一种疾病,而不是性格软弱所致。②抑郁症是可被有效治疗的,并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③抑郁症的治疗目的是缓解抑郁和维持正常的心境,而不是掩盖症状。④抑郁症停药后复发率高,第一次抑郁发作后复发的概率为50%,第二次为75%,第三次发作后复发的概率将近100%。⑤抑郁症的恢复是要遵循一定的规律的,不要有侥幸心理。⑥应警觉复发的征兆,如出现失眠和明显的食欲下降。 2.让病人和家属掌握一定的治疗知识:①患者应每天坚持服用抗抑郁药;②抗抑郁药的起效时间要2~4周;③在抑郁症状完全消失后,患者自我感觉良好也应继续服药;④应严格遵循医嘱,不得擅自减药和停药。 3.其他方法:①告诉患者抑郁发作时会增加社会功能受损、医疗费用和自杀危险性;②询问患者是否按时服药;③以积极的态度与病人交谈;④重视解答病人的实际问题;⑤医嘱要简单,最好是单一用药、每日服药一次、服药的片数较少。⑥定期随访。 (二)药物的副反应也是导致终止维持治疗的重要因素 虽然目前新一代的抗抑郁药的副反应比较小,但长期应用后仍可能导致明显的副反应而导致患者自行停药。目前的主要副反应有以下几点: 1.体重增加,有部分患者在长期服用药物后导致肥胖,而自行停药,这一因素在青年女性中尤其明显。氟西汀有减轻体重的作用,所以必要时可换用它维持治疗。 2.性功能障碍,有许多抗抑郁药对性功能都有影响,如抑制勃起、射精和性乐高潮等。新一代的抗抑郁药物对性功能的影响要比老的抗抑郁药要小的多。有报道称米氮平(瑞美隆)对性功能基本没有影响。 3.失眠,氟西汀最易引起失眠,故氟西汀一般在早上服用。 4.嗜睡,三环类抗抑郁药和米氮平(瑞美隆)可引起明显的嗜睡。 5.其他还有如便秘、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也相应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而导致停止维持治疗。 对于药物的副反应,如果一旦出现,患者应及时与医生联系,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用药。 三停药方法 在达到维持治疗时间后就涉及到一个停药的问题。首先要说的是抗抑郁药是没有成瘾性的,故不会引起药物依赖,所以不存在棘手的停药问题。但是长期使用抗抑郁药治疗会使体内的受体敏感性发生变化,故不宜突然减量或中断用药,而应缓慢停药,以使体内受体恢复到一个平衡状态。总之停药时仍应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患者不应擅自突然停药。
|